多少返工人,把高铁吃成了「全国流水席」?
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,我的表妹,给了我一些“00后震撼”。
我说春节亲戚爹爹不休,说教登峰造极;
我00后的表妹教我:“你就拿手机玩游戏,不爽了就笑笑,然后放timi的声音。”
我说行李太沉、没有人能够在地铁-高铁-客车之后,还能保持优雅;
表妹问:“为什么不邮寄,一编织袋打包寄回来不过一杯奶茶钱而已,根本不用早早排队进站抢行李架,神清气爽。”
……做姐姐的不语,只是一味受教。
在我把行李打包送往牛马之都,感叹时代进步的时候。
表妹看着我为返京高铁途中准备的饼干、面包,忍不住露出关爱老年人的表情:
“姐,高铁饭现在美食评分应该比北京高,你不知道吗?”
第一,北京也是能吃的。
第二,说好北京、高铁、飞机预制菜一家亲呢,高铁你什么时候偷跑了!
高铁上的东西,真的好吃吗?
高铁零食三件套,谁买谁知道
曾经的“铁路食物”,是一种途中的嗅觉噩梦。
众所周知,图片是不能传递味道和声音的。
但这两张图除外。
老坛酸菜牛肉面、脚臭味、汗臭味、厕所味.....味道不分先后,会在走进车厢门的那一刻一起向你涌来。
在你刚落座那一刻,一句提醒就会在你耳边响起:
“盒饭饮料酒水零食有需要的吗?收一收脚,让一下,谢谢。"
7块的可乐,10块钱的脉动,还有一堆包装熟悉价格陌生的零食.....
这个小推车上的东西,如果你需要过一次,你就再也不需要了。
没人知道曾经避而远之的高铁零食,什么时候火出了“必入三件套”:
西梅、酸奶、牛肉干。
西梅果肉饱满,酸甜开胃,起到一个“你只要敢把手放在试吃那里,你就会不由自主入一袋”的效果;
奶酪味道香甜,有草莓、黄桃、蔓越莓,嚼起来是有颗粒感的,奶香味很足;
牛肉干这边,据说香辣味好吃程度一骑绝尘,油油润润,嚼起来不费劲。
虽然一问价格,100块钱3包的稍微有点贵,但是几乎所有想着“有点贵,下车找平替吧”的人都傻眼了:
这是高铁上的独一份。
100块钱3袋,虽然贵,但下了高铁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味道。
多少人找了又找,还是发现高铁上的更好吃。
“是我的幻觉吗?我怎么觉得高铁上的奶味更浓呢?”
无数厂家闻风而动,纷纷推出同款,都以失败告终,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原装高铁三件套原装的味道。
不是每一个零食,都能称得上高铁美食。
作为高铁美食的顶流,它们零食中的地位,丝毫不输TFBoys在内娱的地位。
而在这个宣传词过度膨胀化的时代,好吃两个字已经很难吸引到人了。
让高铁三件套在零食届都颇具名气的原因,是它还能提供情绪价值。
在其他零食疯狂营销,用联名、奇葩味道吸引人的时候。
高铁三件套仍坚守着古朴的线下购物道义:
不买没关系,尝一尝,好吃再来。
即使不想花100块购买,也能品尝到它们的味道:冲着售货员伸手就行。
当然,伸手要来什么是随机的,有时候售货员也会把你的小手一翻,将复古沪牌高档雪花膏的香味送到你的鼻尖。
“高铁三件套”已经普及全国铁路线,在业绩压力下,如今售货员和乘客的关系完全调转了。
以前是看售货员眼色收脚让路,现在大家买不买零食,除了味道、价格之外,还得看售货员的表演够不够吸引人。
比如有售货员卖牛肉干和奶酪讲到一半,突然严肃回复说“好的您稍等,等下送来”,接着把塑料袋往你靠椅上一挂,大功告成。
“不仅会自导自演,他们还会临时抽取一名幸运旅客,让你成为今天的表演搭子。”
有些莫名其妙,莫名其妙的好笑。
但先别偷着乐,送你是不可能的,等他推着小车过来,你就在他的销售故事里杀青了。
一看这位售货员就是刚刚上岗,演技还不够自然。
真正的0帧起手,还得看张嘴就好笑的东北人,据说一个东北售货员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,卖货词比春晚小品还好笑。
这场零食体验已经完成80%,100块的情绪价值和味道都拿到了,剩下的20%全看大家的“赌运”如何。
据说当列车快到终点时,零食价格会打骨折。
如果你同车厢有一个讲价很牛的人,你能以更低价格抄底。
但这些人和事属于全国高铁随机掉落,但应该比福利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大一些。
曾经,乡愁是一枚长长的绿皮火车,昏昏欲睡的我在这头,啤酒饮料矿泉水在那头;
现在,乡愁已经变成了一辆咻咻的高铁,等着吃三件套的我在这车厢这头,准备派发零食的售货员为了编剧情想破头。
无论如何,高铁吃饭,已经next level了。
高铁,真正的中国米其林三星
当然,把高铁饭、飞机餐和北京放在一起,是不公平的。
因为我主动吃过北京外卖,不得不吃过飞机餐,却从未真正吃过高铁饭。
在我还是穷学生的时候,餐车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,我吃不起,等我有钱坐高铁了,高铁饭涨价比我工资还快,我还是吃不起。
每当我看见很多厨艺好的人自带饭上高铁,手里的麦当劳都会变得黯然失色。
正当我像个中年男人一样喋喋不休地回忆往事时,我表妹打断我:“你为什么不点外卖呢?”
?天杀的大数据,这种好事情你为什么不推给我啊!
我一生鲜少有悔到肠子都青了的时候,直到我用智能手机搜索“高铁外卖攻略”。
只需打开12306进入点餐区,输入自己的车次号和日期,就可以打开高铁美食的大门。
在这里,麦当劳、肯德基、永和大王这些快餐只是基础配置。
稍微大点的站点,和府捞面、米村拌饭、魏家凉皮这些打工人必备品牌也不在话下。
奶茶更是不少高铁的热门单品。
一杯奶茶,一碗泡面,再配上一集《甄嬛传》。
虽然舒适程度不敌“精致女孩坐高铁”,但是谁还分得清这是我的16f还是自己那温馨出租房?
如果说全国连锁的快餐品牌构成了高铁美食的主线,那不同省市的地方美食则是高铁美食的惊喜盲盒。
济南的煎饼、西安的凉皮、武汉的热干面……
“虽然价格贵了些,但我已经把高铁上的地方特色菜当成了一种‘旅行体验装’,检验下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城市的味道。
这样一看,性价比是不是瞬间就上来了?”
真正的吃货,甚至开始在高铁上点外卖跑腿了。
毕竟,最好吃的还得是地方特色美食,而高铁站的食物并不能囊括进去:
“那我为什么不自己点外卖呢?”
一些人还在考虑“要不要买两段高铁,中途下车,吃一顿当地最好吃的馆子再上车”;
另一批人已经用钞能力解决办法了——
只需将外卖地址选为“高铁站x进站口“,找一位小哥帮忙跑腿代购,你也就获得了全国各地美食的通关密码。
如果你的高铁要路过网红美食之都长沙。
虽然外卖点不到笨萝卜,12306送餐也不送茶颜悦色,但是这里有一批最会赚钱又最懂人心的跑腿小哥。
比如常年排队的长沙网红餐厅「笨萝卜」,你可以在高铁上选吃的、付好跑腿费,就能有跑腿小哥,给你把餐从铁锅里取出、带到你的高铁座位上。
“虽然只停两分钟,但是约等于能吃一个长沙了!”
跑腿小哥咻地一声来了,又咻地一声离开,只留下一桌食物的残影。
北京紫光园酸奶、达美乐披萨.....只要你拿的动,全国各地美食特产都尽在你手。
如果说打卡不同地方马拉松是跑者的美食旅行,那高铁是咱打工人的流水席。
从南吃到北,从东吃到西,从天上飞的吃到海里游的,种种不重样。
到一站就点一个当地外卖,坐一趟高铁,就能画一张中国的美食地图。
虽然不下车,但是嘴已经能单飞了——
“建议高铁出一列美食专线,从香港一路到哈尔滨,我愿意为这辆高铁饿三天。”
为啥会把高铁吃成美食城?
作为中国人春运第一首选交通方式,高铁吃什么一直是个问题。
事实上,中国人过年,从来就不是“团圆”这么简单。
地大物博带来的一个烦恼就是,每个人的回家都是一场长途跋涉,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高铁上度过。
而在长途高铁上吃什么,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对生活的想象。
与飞机上的严格不同,高铁上的空间和自由度更高,不少人直接将原材料带上了高铁,在高铁上烹饪白人饭:
如果说飞机是一种便捷的交通方式,高铁或许是最具人情味的地方。
对于家在东北的凯斯来说,每次坐上返程北京的火车,都会忍不住买上一点小推车上的高铁特产回家。
“之前有人因为售货员卖货很吵投诉,我其实还挺喜欢的。
在北京过久了扫码付款的便利生活,反而很怀念这种热热闹闹卖货,和大家拉拉家常的售货员。
每次他们一出现,我就知道自己终于离开北京,离开公司了。”
而对于家在陕西的小顾来说,高铁和飞机回家的费用差不多,但她依旧会选择时间更长的高铁,恰恰就是因为“高铁时间足够长”。
高铁,成了公司和家之间的压力缓冲带。
如果说每天回家前,不上楼、坐在车里抽烟的空间是男人的休息区。
那在高铁上,不回消息、不用工作的那段路程就是社畜的安全屋。
“作为一名大龄单身普通女白领,北京和我家,每一个地方都有我怀念的,每一个地方都有我恐惧的。
很多时候在高铁上的漫长的返乡和回京旅程,是唯一属于我自己的时间。
我需要梳理梳理自己,问一问自己从哪里来、要去哪里,这段时间可以既不接公司微信、也不回家里信息,问就是在路上,我只属于我自己。”
但无论是凯斯还是小顾,抑或是无数打工人的返程之路,吃什么似乎是确定的——
每个人的包里,几乎都被自己爸妈塞个袋子。
里面可能是点心,可能是刚蒸出来的馒头,也可能只是一个水果。
无论春节如何和家人相处,最后的关心总是以“带着路上吃”表达出来。
“返回北京的时候,在高铁上看着后视镜里的世界,怀里装着妈妈包的包子,沿途点一份外卖。
我期待与家人团聚,也期待回北京吃潇湘阁。
在这条高铁上,家乡、轨道、旷野,我全都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