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习近平的凝思感悟“何以中国”_今日新xianshi
从习近平的凝思感悟“何以中国” 未知 2025-01-10 13:47

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,习近平主席如约发表新年贺词。他在贺词中以历史的纵深感深情回望泱泱中华的沧桑巨变:“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,‘中国’二字镌刻在“何尊”底部,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。”

凝望皇皇数千年的璀璨。泱泱中华,万古山河。探古追昔,何以中国?

从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的一次次地方考察中,我们能够探寻到答案。

秋到宝鸡,陇山苍苍,渭水泱泱,青铜文化与西北秋色交相辉映。陕西宝鸡,古称陈仓,孕育了周秦文化,以“青铜器之乡”闻名于世。

2024年9月10日,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,习近平总书记伫立于镇院之宝何尊前,久久凝思。

△ 2024年9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,来到陕西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

何尊铭文有“宅兹中国”一词,这是迄今为止“中国”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。

“当时的‘中国’,是一个地理概念吧?”总书记问道。

“确是指地理方位。‘中’如旌旗,意指中心、中央。‘国’是会意字,城池壕沟、执戈守护。”讲解员回答。

总书记感慨:“中华文明五千年,还要进一步挖掘,深入研究、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,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。”

器以藏礼,字以弘文。方寸之间,一览千年。

所谓“何以中国”,即用考古等方式,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“多元一体、持续发展”的历程。

“麦积山石窟‘东方微笑’”跨越千年,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。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……”

过去一年,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探寻历史,在凝望中感悟“何以中国”。

在湖北孝感云梦县博物馆,他逐字逐句读出“最早家书”,从历史深处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。

沿安徽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缓缓步行,他于“懿德流芳”的牌坊和诗书照壁前凝望“融入到中国人的基因中”的精神与美德。

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,他仔细察看历经十余王朝的雕塑、壁画,凝望“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”。

…………

△ 自左向右分别为:2024年11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孝感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;2024年10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考察;2024年9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考察。

“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走向何方?中国到了今天,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,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感慨。

中华民族念诵着经史子集,走过了数千年;又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,走过了上百年。百年间,我们穿越风雨,自泥泞中踏出一条大道,步履坚实。

2024年最后一次离京考察,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。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,他参观了“全球地图中的澳门”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古地图展。

书桌上,摆放着一本清光绪年间出版的《盛世危言》。彼时,国家蒙辱、人民蒙难、文明蒙尘。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在澳门写下“富强救国”的思索探寻。

习近平主席停下脚步,仔细察看书中文字,凝神久思。

历史长河里,百年凝于一瞬。由文明而思民族、谋未来,不仅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里来,还要读懂这个民族的精神信念和气节风骨。探寻“何以中国”的答案,洞悉中国百年近代史是其中关键。

2024年3月18日下午,春雨绵绵,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。湖湘大地,红色热土,一大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。

△ 2024年3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(城南书院校区)考察。

走进学校大厅,两侧墙壁上书写的校风、校训格外醒目,中国共产党人的风范,浸润在字里行间。在校风“实事求是,不自以为是”的牌匾前,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。

相似的一幕,发生在2024年2月。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天津调研时,特意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。在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展板前,他驻足凝望良久,脱口而出:“民心最重要。”

革命文物凝结着不朽的革命精神,讲述着光荣的革命故事,也蕴藏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。总书记语重心长:“我们对这些历史都很早就了解,但还要学而时习之,反复琢磨、吸取营养,从中去提炼、去升华我们的领悟。”

鉴往知来、向史而新。凝望,不仅望向历史深处,也望向广袤天地。由文明而思民族、观天下,不仅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,还要读懂这个民族的胸怀和气度。

2024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山东之行第一站,来到黄海之滨的日照港。港湾内,碧波荡漾。总书记站在岸边,举目远眺。远处码头,来自世界各地的万吨货轮一字排开,彰显港通四海的宏大气魄。

△ 2024年5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港考察。

改革开放后,日照港迅速成长为“最年轻”的5亿吨级港口、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,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,被总书记称赞为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”。

“从中,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,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。”总书记语气坚定。

2024年,总书记还走进了重庆对外开放的“地标”——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。

今日中国,“四向”物流通道在重庆交汇。向西,中欧班列直抵欧洲;向北,“渝满俄”铁路纵贯南北;向东,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中部地区和长三角;向南,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山越海。

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、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这里深度融合。在园区内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,总书记在一辆列车前驻足凝望。

△ 2024年4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考察。

曾经,繁华的丝绸之路驼铃声声,如今一列列中欧班列代替驼队,日夜奔驰在欧亚大陆。时空的起点和终点重启循环,再次将世界紧紧联在一起。
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余年,当历史与现实交织,文明与时代对话,答案已昭然可见。

“对历史最好的继承,就是创造新的历史;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,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。”

探古追昔、何以中国——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答案!

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

监 制丨王敬东

策 划丨蔡纯琳

编 辑丨李璇

视 觉丨颜妮

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李英卓 任佳

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


李家超将率团访问浙江

2025-04-20

开启中马关系新的“黄金50年”

2025-04-20

中国取消美资格 泼天富贵轮到巴

2025-04-19

这枚勋章背后的“铁杆”友谊

2025-04-19

《中国通史》将乾隆照片错配成雍

2025-04-18

河北衡水中学再换校长

2025-04-18

中国转向加拿大采购原油

2025-04-18

公安机关公布10起网络谣言案件

2025-04-18

中方回应美对华加征245%关税

2025-04-17

中央为什么提级巡视昆明

2025-04-17

一道开启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

2025-04-17

中国将坚持“握手”而非“挥拳”

2025-04-16

中央巡视组已进驻6省区 组长亮相

2025-04-16

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

2025-04-16

英议员赴港探亲被拒入境 外交部

2025-04-15

哈尔滨公安悬赏通缉3名美国特工

2025-04-15

携手发展的好伙伴

2025-04-15

中美贸易存在脱钩可能?海关总署

2025-04-14

海关总署:天塌不下来

2025-04-14

“同志加兄弟”的深厚情谊

2025-04-14

同志加兄弟 携手启新程

2025-04-13

山西晋城一商场顶棚被吹落 视频

2025-04-12

太行山燕山为北京挡风?专家回应

2025-04-12

北京大风进入最强时段

2025-04-12

中国零售巨头集体出手

2025-04-12

以“中国稳”应对“美国疯”

2025-04-12

升至125%后 为何中国不陪了

2025-04-12

河南出现15级大风 落地窗被整扇拔

2025-04-12

这次“历史罕见”大风有多极端

2025-04-11

美方应回到公平对话的轨道上来

2025-04-11

外交部回应美方称对华关税达14

2025-04-11

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

2025-04-11

吉林一饭店员工患有艾滋病?假

2025-04-10

全国唯一的400多岁古旱莲开花

2025-04-10

北京应急办:大风橙警非必要不出

2025-04-10

这7人成为总理座谈会“座上宾”

2025-04-10

白皮书驳斥美方十大谬论!

2025-04-10

中方对美加征84%关税正式生效

2025-04-10

走好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

2025-04-10

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征收104%关税

2025-04-09

中方已对美加征关税采取必要反制

2025-04-09

中美经贸关系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

2025-04-09

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

2025-04-08

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

2025-04-07

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

2025-04-07

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

2025-04-07

两位医学界巨星同日陨落

2025-04-05

丰碑永存

2025-04-05

河南省委书记和省长一同会见王卫

2025-04-04

哈尔滨市公安局回应美网络攻击

2025-04-04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