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悠运河,流淌千年。2014年6月22日,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
大运河绵延3200公里,至今已有2500多年,是世界运河中规模最大、线路最长、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。作为“活着的、流动着的人类遗产”,大运河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,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,迄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,从流淌着的遗产中挖掘活的历史?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、念兹在兹。总书记强调:“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,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。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在保护、传承、利用上下功夫,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。”
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。十年来,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。
作为大运河河道最长、流经城市最多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,江苏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。申遗成功后,江苏率先编制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》,出台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“1+1+6+11”规划体系……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“江苏样板”和“江苏经验”。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,至今千里赖通波,船行河上,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,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、隋炀帝陵遗址博物馆、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、无锡慈善博物馆等,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,吸引着观众纷纷打卡。
运河沿线35座城市发力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、绿色生态带、缤纷旅游带,运河百景熠熠生辉,悠悠运河水带动一座座城市焕发文明活力。
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……运河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点,见证了运河的历史、当下和未来,经过修缮保护,古韵焕新生;一座座“上新”的博物馆,成为传播普及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,吸引大量游客,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,它们也是人文经济学在大运河遗产中的生动实践案例。
这个6月,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,现代快报发起,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、每日新报、河北日报、齐鲁晚报、大河网、大皖新闻、都市快报等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,从“原点”城市扬州出发,组成运河“寻宝联盟”,共同推出“国宝里的大运河”全媒体报道。中国大运河平台将开设专题,全程推出精彩报道。
北京的澄清闸、天津的金钢桥、河北沧州铁狮子、河南的惠济桥、山东的光岳楼、安徽的泗水河段、江苏的扬州天宁寺、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、浙江杭州的富义仓……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实地探访运河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点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讲述它们背后的大运河故事。
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里,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的墓志是“通州”地名最早的实物见证;天津博物馆里清乾隆的《漕运图卷》,再现了清代大运河的漕运盛况;苏州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“金砖”是北京故宫的专用建筑材料,“金砖”正是通过大运河从苏州运到了北京;浙江杭州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,去年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,《京杭运河漕运勘舆图卷》是该馆镇馆之宝……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还将走进大运河沿线博物馆,打卡博物馆里的国宝,揭秘国宝中蕴藏的大运河文化密码。